阮銘
Rachid Bouchareb 執導的 Out the Law (Hors la Loi),透過阿爾及利亞一個普通家庭三兄弟的生命歷程,展現了殖民地革命的殘酷鬥爭中人性的異化和復歸。片名「法律之外」,指失去法律保護的人性如何被踐踏、被扭曲,包括殖民者與革命者雙方。譯成「光榮時刻」,並不符合原意。
影片一開始突現法國殖民者在阿爾及利亞的殘暴統治:掠奪農田、斷人生計,滅絕人性的塞提夫大屠殺。梅薩歐、阿布、塞德三兄弟和他們的母親,是大屠殺的倖存者,各自走上不同的流亡之路。
影片的深刻,是不僅表現了殖民者喪失人性、異化為渴血的野獸;反抗殖民者的普通人阿布,在監獄與革命的磨煉中,人性也逐漸異化,竟命令哥哥梅薩歐去殺死選擇不同人生道路的弟弟塞德,被哥哥拒絕。最後哥哥梅薩歐的犧牲,喚醒了阿布的親情。復歸人性的阿布,趕去援救危險中的弟弟塞德。
結局的阿爾及利亞獨立,只是一條「光榮」的尾巴。影片反映的是革命與人性的衝突,它呼喚「法律之外」環境中被異化了的人性的復歸。
我們今天觀看影片所刻畫的那個痛苦年代,彷彿已是遙遠的歷史。法國式的老殖民主義,的確已經一去不返。然而我們依然面臨新的痛苦年代,新的歷史條件下的人性衝突。
過去西方殖民者如影片所顯示的,那種靠戰爭和暴力,去掠奪土地,掠奪資源,壓榨廉價勞工,擴張自己的版圖和財富的殖民方式,今天已經不可能也不需要。因為時代變了,現代生產力和社會財富增長的源泉,是人的智慧和創造力。這就使反智反人性的掠奪者和壓榨者,必須相應改變掠奪和壓榨的方式。
今天的新典範是「中國模式」,也可以說是「主動被殖民模式」或「超殖民經濟模式」。中國政府主動敞開國門,把國際巨商請進來共同「掠奪」、「壓榨」自己的老百姓,要土地政府幫著強佔農民土地,要勞工有的是廉價好用的年輕農民工。
比如美國「蘋果」公司的智慧產品iPhone和iPad,一頭美國設計(Jobs在美國加州的小小設計室),一頭中國製造(郭台銘在中國軍事化管理下幾十萬農民工的富士康)。這個特殊聯盟創造出來的低價好用產品,打敗了全球同行;同時使中國的「農民工」經濟跨越國界,輻射全球。這不是21世紀全球化的「超殖民經濟」嗎?
中國「農民工」是一個奇特的新概念,他們是誰?這些天真、淳樸的中國少女少男,像當年阿爾及利亞少年梅薩歐、阿布、塞德一樣,正值智慧和創造力萌發的青春年華,被迫離開擁抱大自然的家鄉,走進組裝智慧產品的軍營,從此告別陽光和自由,成為侍候迅速旋轉的機器的奴隸。
中國政府正是利用這種反人性的經濟開放戰略,誘惑全球資本幫它榨取中國少女少男們的血和淚,窒息他們的智慧和創造力。而中國政府又把自己榨取來的一份,在貪瀆腐敗之餘,用於購買外國債券,投資外國產業。於是全球貧窮大國的政府,居然成了全球富裕大國的大股東和大債主。
然而,難道你看不到,當「中國模式」的「農民工」經濟支配全球之後,自由國家的自由人也會喪失自由,異化和物化為價格低廉的商品人,向下同中國「農民工」的痛苦指數看齊。所以 ,伴隨著自由產品的「全球化」,將是不自由的人的「全球化」(從中國「農民工」到美國失業勞工和「非法」打工)。伴隨著物的「全球化」,是人的物化和人的商品化(喪失人的價值,只剩下不斷下跌的人的市場價格)。伴隨著貪欲和權勢欲的「全球化」,是人的智慧和和創造力因被物的統治而消蹤。
我們難道沒有看到,台灣在這21世紀全球化超殖民經濟中扮演著怎樣的角色?
「代工」,不錯。
中國同國際接軌的「橋樑」,對!
「郭台銘」,Yes!
「代工」、「橋樑」、「郭台銘」,這就是今天台灣在「中國模式」全球化中扮演的角色!
我初到台灣時(1997),台灣產業界還充滿智慧和創造力,信心十足地走在世界前列。尤其電子產業,可以說是全球仰望台灣。然而這十幾年,被「中國模式」磁吸,「水往低處流」,統統西下中國,做「代工」,做「橋樑」,做「郭台銘」!一天天淪為「中國模式」全球化的附庸。付出的代價,是台灣經濟主體性的喪失,台灣人主體意識的喪失,以及在中國Out the Law的環境中人性的異化。
但願這部電影能喚起台灣人重拾自我,克服異化,重新認識自己、相信自己、實現自己!
(作者為「台灣關懷中國人權聯盟」常務理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