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銘
民進黨不分區立委名單之爭迄今未息,部分人士似有重演2007「民主內戰」之勢。任其蔓延,衝擊蔡英文選情事小,影響2012這場重要選舉的大方向、選民關注的台灣未來發展事大,因此有冷靜觀察之必要。
這張名單,不能說、也不可能盡善盡美。我們只能從各個角度去觀察,是比較好、還是比較壞?從改善未來立法院的政治生態、提升立法品質、制衡監督行政的角度看,是有利還是有害?
都說名單「難看」,各界代表性人物少,缺乏名聲亮麗的專家學者等等。這些看法,好像是要排出一張讓選民「眼晴一亮」、出乎意料的人物榜,好提升選舉的票房價值。國民黨至今未出手,恐怕是還在物色「重量級」亮眼人物吧?
然而民主國家的國會,畢竟不能像中國的人大、政協,找一群各界明星,每年3月走進人大會堂,讓記者咔嚓咔嚓拍上幾張明星照,走過場撳一下同意鈕,通過溫家寶總理的政府工作報告了事。
民進黨這份名單,若看其優點,著眼未來,非留戀過去;著眼專業理性,非會打會鬧,應當說不算難看,對未來改善立法院的立法效率與問政風格有益。聽說蔡英文為堅守理念,不惜否決了「民主內戰」派的提名,這也是名單引起內部反彈的原因之一。
名單還有一絕,就是把蘇貞昌列入第18名,不知設計者有意還是無意?總之是大有戰略意義。許多人看不懂,連擁蘇者都為蘇抱屈,說把蘇排擠到安全名單之外了!
什麼叫「安全名單」?指第16名游錫堃。這叫小格局、小戰略或無格局、無戰略。誰都明白,不分區若止於游,蔡選不上總統,這算什麼戰略?必須第18名蘇當選,蔡才能擊敗馬。這張名單使蘇蔡成了命運共同體:蘇上蔡也上,蘇下蔡也下。
支持民進黨的選民期待的是什麼?當蔡英文以微弱差距擊敗蘇貞昌,蘇頗有風度地祝賀蔡時,我就接到民進黨支持者、包括客居美國的台灣選民寄來徵求簽名的函件,他們要求民進黨送蘇貞昌進立法院,讓2012蔡蘇雙贏,未來台灣政局才能穩定前進。
民進黨的2012是一場艱巨之戰。不像有些專欄作家所稱「馬已出局」。不但馬未出局,還有虎視眈眈的對岸中國共產黨也不會袖手旁觀。在國共兩黨包圍中的民進黨,還要應付內部的「民主內戰」派,要突圍致勝,並非易事,必須遵循兩大戰略:
第一,在蔡蘇團結基礎上團結全黨全民,防止「民主內戰」,堅持民主團結。
蔡英文和蘇貞昌,是今日民進黨內最有影響力的人物,這是歷史形成的。破壞團結的有心人,蓄意挑動蔡、蘇之間的「民主內戰」,企圖重演2007的「刀刀見骨」。於是「蔡拿不分區名單排蘇」、「蘇讓蔡敗選自己選2016」等謠言紛至沓來。唯有蔡蘇團結,才能使「民主內戰」派無隙可乘,才能團結全黨,感動民眾。
第二,超越歷史悲情,擺脫統獨魔咒,為全國民眾提供走向台灣未來的綱領與具體政策。
現在離2012大選只剩半年,人們看不到、聽不見邁向台灣未來的願景和聲音。看到聰見的,都是歷史的追憶,沉醉於清末民初日治的百年前或「對日和約」的一甲子前各自的舊夢不醒。再就是糾纏早該送進歷史博物館的統獨之辯不放。打開電視、報刊,走進各種「研討會」會場,盡是過去時代的頌歌或輓歌。
台灣已是完成民主轉型的自由國家。當務之急是鞏固得之不易的自由民主成果不致得而復失,在民主法治的基礎上把台灣建設成為更加亮麗的現代先進國家。
台灣選民期待的是什麼?是誰能切實地致力於不斷推進台灣的自主經濟、自主政治、自主文化、自主國防,保障每一個公民在台灣都擁有言論、信仰、免於匱乏、免於恐懼的自由。這些雖是老話,卻是民眾的現實需要,也是對執政者最基本的要求。
具體地說,對蔡、蘇和民進黨最重要的,是拿出十年政綱和政策白皮書,向民眾具體展示台灣走向未來的路線圖,交給台灣選民嚴格檢驗。
2012選舉決勝的關鍵,是成熟政黨的誠實政見;絕非互相抹黑、「刀刀見骨」的泥濘戰,亦非逃避或淹沒誠實政見的口水泡沫戰。
(作者為「台灣關懷中國人權聯盟」常務理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