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 銘
我在「蔡英文的最後一哩路」裡說過,這次選戰的失誤,不在戰略方向而在戰術操盤,未能使「公平正義」的「蔡英文價值」,普遍深入基層民心,以擊敗「九二共識」的欺騙與威脅。
「馬英九贏在九二共識,蔡英文輸在不認同九二共識」,這是選後評論中最強音之一。怎樣解構「九二共識」,是蔡英文走最後一哩路必須面對的挑戰。
「馬英九贏在九二共識,蔡英文輸在不認同九二共識」,這是選後評論中最強音之一。怎樣解構「九二共識」,是蔡英文走最後一哩路必須面對的挑戰。
一、「九二共識」就是「一國兩制」
「九二共識」是什麼?發明者從不講明,說是妙在「創造性模糊」,「不可說」!
從美國趕來挺「九二共識」的包道格,說了句「九二共識是虛擬的,但有用」,似乎比馬英九的「九二共識是一中各表,一中是中華民國」誠實些。
所謂「虛擬」,即1992年不存在「九二共識」。2000年連戰敗選,蘇起才「虛擬」出這個概念。
2005年胡錦濤簽署「反分裂國家法」遭台灣人民反對之際,胡錦濤邀連戰到中國化解危機;從此「一個中國,聯合反獨」的「連胡共識」,成了「九二共識」的內涵。
2008年馬英九當選總統,未經任何合法程序,自行宣告接受「九二共識」即「連胡共識」,作為馬政府「兩岸政策」的「基礎」。
所謂「有用」,就是用「模糊」來欺騙那些甘願受騙的人。像站出來挺馬挺「九二共識」的郭台銘、王雪紅、張榮發,難道真笨到聽不出馬英九的「一中就是中華民國」是撒謊嗎?顯然不是。他們在中國發大財,誰不知道「中華人民共和國」獨立存在於台灣海峽對面?但為了私利,同馬英九合夥欺騙、威脅公眾。
說穿了,「虛擬」的「九二共識」,包裝的內容就是鄧小平的「一個中國,兩種制度」。那還是台灣的蔣經國時代,鄧小平拜託李光耀兩度到台灣向蔣經國傳話,逼蔣談判「一國兩制,和平統一」,被蔣經國拒絕。
馬英九說,胡錦濤的「九二共識,和平發展」,不同於鄧小平的「一國兩制,和平統一」。事實是台灣變了,中國未變。
胡錦濤講對台戰略,每次都重申在「一國兩制,和平統一」方針指導下,堅持「九二共識」、「反對台獨」,促進兩岸和平發展。可見一「一國兩制」與「九二共識」是一回事。
中國不變,馬英九也可以變,但不該兩面手法欺騙大眾。一面掩蓋「九二共識」的內涵「一國兩制」;一面又作出種種符合「一國兩制」的設計,如「屋頂論」、「三憲論」、「統合論」、「聯邦論」等等,都是「一國兩制」的變種。
二、美國「一國兩制」的歷史教訓
鄧小平和江澤民,都喜歡援引美國「南北戰爭」Civil War 的歷史,以林肯「為統一而戰」,論證「一國兩制」的正當性。然而美國歷史恰恰是「一國兩制」的反證。
美國立國之初,北方自由制,南方奴隸制。開始相安無事,河水不犯井水。後來美國領土向西擴張,南方要求把奴隸制帶到西部新領土,被聯邦國會拒絕。南方州即宣布退出聯邦,另立「邦聯」。
林肯最初確是為「統一」而戰,不敢觸碰南方的奴隸制。他在1861年3月4日總統就職演說中,拒絕承認州有退出聯邦的權利,但否定了聯邦政府干預各州的奴隸制。南方卻聲稱自己是維護把奴隸制向新領土擴張的「自由權利」。
戰爭頭兩年,北軍在戰場上處於劣勢,屢遭失敗。林肯終於認識到:自由與奴役兩種制度,不可能永久並存於聯邦之中。1963年1月1日,他簽署了「解放奴隸宣言」。「宣言」把聯邦軍隊變成了解放奴隸的執行者。一位黑人牧師說:「鈴鼓的轟鳴,迴盪在埃及的黑色海洋之上,耶和華終於勝利了,他的人民終於自由了。」
「解放奴隸宣言」改變了「南北戰爭」的性質和美國歷史進程,也使林肯成為「偉大的解放者」the Great Emancipator。正如「給我自由」一書作者方納Eric Foner所說:「他接受了歷史突然拋給他的角色,而且力爭扮演好這個角色。」
林肯的偉大,是他善於在失敗中接受教訓,認識到「一國兩制」必然導致戰爭,而對付消滅自由的戰爭,必須消滅奴隸制。
三、從「兩國兩制」到「兩國一制」
台灣與中國的「現狀」,是「兩個國家,兩種制度」。台灣是自由國家,中國是不自由即奴役制度國家。
「維持現狀」,就是維持「兩國兩制」。
「改變現狀」,有三種選擇:
第一種,「一國一制」。過去國共兩黨在海峽兩岸,空喊「反攻大陸」和「解放台灣」,做的就是「一國一制」夢。
這種「武力統一中國」的選擇,不存在現實的可能性。「國共內戰」的「敵對狀態」,早已成為歷史。中國人民和台灣人民之間,從未發生戰爭。「內戰」雙方的國共兩黨,今天親如一家,哪裡還有「敵對狀態」需要「停止」呢?
第二種,「一國兩制」。這是從鄧小平、江澤民到今天胡錦濤的對台戰略目標。蔣經國知其危險性,拒絕了鄧小平。2005年以前,台灣沒有人敢公然接受「一國兩制」。
自2005年「連胡會」開始,連戰以模糊化的「九二共識」,掩蓋了接受「一國兩制」的圖謀。但當時國民黨在野,並無「可操作性」。2008年馬英九當選總統,才開始實際操作「九二共識」包裝的「一國兩制」。
要知道無論怎樣包裝的「一國兩制」,都不是什麼「新東西」。美國慘烈的「南北戰爭」,是不可遺忘的歷史教訓。
第三種,兩國一制,這是符合兩岸人民共同利益的唯一正確選擇。今天台灣已是自由國家,需要政變制度的是中國。中國改變制度不難,面前就有兩位老師:
一位是林肯,他實現了美國的「第二次解放」,終結了奴隸制,領導美國人民邁向「新的自由」。
另一位是蔣經國,他拒絕了鄧小平的「一國兩制」,把目光轉向台灣人民,開放黨禁、報禁,終結了「中華民國」的一黨專政,讓台灣邁向自由之路。
這幾天馬英九「利令智昏」,不無醉意地吹他在意的是「歷史地位」。拍馬者心領神會,在為他舖墊從「九二共識」踏上「諾貝爾獎」的台階。
現在要看中國的習近平了。他是選擇在「九二共識」迷霧中同馬英九走向「一國兩制」的懸崖,;還是以林肯的智慧和勇氣,開創中國「第二次解放」的新路,從兩國兩制邁進兩國一制。
四、蔡英文的最後一哩路
耶穌基督說:「有人逼你走一哩路,你就同他走二哩。」
蔡英文走上政黨競選之路,也可以說是「接受了歷史突然拋給她的角色」。四年中,她「力爭表演好這個角色」。民眾的信任,使她能與國共兩黨支持的超級明星馬英九作一對決。
她的敗選,不是從「自由民主、公平正義、和平幸福」的目標敗退,而是抵達目標途中的一次歷史轉折,這場台灣前途命運之戰沒有結束。蔡英文的2012,類似林肯的1863,應是由敗到勝的歷史轉折,蔡英文尚未走完她的最後一哩路。
一位美國歷史學家說,「假如南北雙方的總統互換一下位置,南部有可能贏得內戰。」南方未能在勝利中發揚優勢,北方卻能從挫敗中扭轉劣勢,關鍵就在領袖的智慧和勇氣。林肯認清了自由與奴役兩種制度不能共存,勇敢地邁向消滅奴隸制的目標,使美國獲得「自由的新生」。
台灣怎樣跨越2012的歷史轉折,邁向「自由的新生」?
蔡英文在思考,每一個關懷台灣前途命運的人都在思考。不但需要在戰略方向上思考,也需要在具體政策上思考。不但需要破解「國共聯盟」和馬政府欺騙大眾的謊言,而且必須對正面的「台灣價值」作出有說服力的深入人心的闡述。
我在網路上看到一些朋友們的爭論,感到多了些互相指責、少了些認真思考後建設性論辯。我希望朋友們冷靜下來,平心靜氣地、一個問題一個問題地進行檢討,集思廣益,為台灣的未來,為蔡英文的最後一哩路,共同努力加油!
2012年1月25日
基本上不太認同你的看法,兩岸之間分治是事實,但台灣是不是國家又是另一回事,基本上中華民國架構下不是只有台灣,即便治權所及之處,金門與馬祖事實上並非台灣,既然他們不是台灣的一部分,那麼就意味著台灣並非是個國家,而目前能稱得上是國家的只有成立於大陸的中華民國,我們的憲法仍是一中憲法,因此現階段台灣與大陸是否是兩國,本來就具有爭議性,回歸歷史去看,中華民國政府來台之前,台灣是中國前朝政府(清朝)因為不平等條約所割讓出去的領土,這是歷史上客觀的事實,也因此中華民國及中華人民共和國都認定台灣在二戰之後必須回歸中國,只是目前這個中國的定義可以是兩岸,如果台灣真要獨立出中國,那麼除非台灣採取所有當初美國從英國獨立的所有方式,才有可能,尤其你得打贏獨立戰爭,成王敗寇並非只是中國所獨有,英美之間亦是如此,除非台灣所有的人都有此共識要永久脫離中國,並去打這一仗,否則在中華民國架構之下基本上也就是中國,雖然我不贊同台灣獨立,也不覺得有必要否認自己是中國人,但如果獨派真的要台灣變成一個國家,那麼就真的只能採取獨立公投並打贏獨立戰爭這兩步,畢竟這是世上大部分新的主權獨立國家所採取的方式,也是唯一取得主權獨立正當性的方式,因此主張台獨者當然得把這部份說清楚講明白,畢竟一個真的國家,需要確切的建立日期以及有意義的標誌或旗號,否則我想正當性也不會足夠,當然對我個人來說,台灣獨立之時就是我永遠放棄身為台灣一份子的時候,因為我不贊同成立一個不知道能否保護自己的國家,畢竟太小了,而且就算獨立成功也未必有能力永保不會因為亞洲詭譎的政治角力及利益糾葛而與他國爭戰的可能,畢竟這世界各國都只能為自身的國家利益為考量,不會有公平正義,即便歐洲各國及美國這些所謂民主先進國也是如此,因此對我來說我比較主張在中國民主化後統一成中國的一部分而不是當中國永遠的敵人(基本上台獨的理念本身就是排他性極大以及反中的概念,所以一旦獨立,無論中國是否同意你獨立,台灣都永遠只會是中國的敵人),所以基本上我反對台灣獨立,因為這個國家是無法真正保障人民,反而會要人民去保護國家的。
回覆刪除